作為職業汽車駕駛員五十二年的歷史資歷,尤其是擔任所在單位主管十五年,曾經是全省交通安全管理先進單位獲獎滿貫,今年正式放棄了駕駛證換證,應該對過去有個回顧和總結!
上世紀七十年代,山西省汽車牌照是04打頭,后面5位數1是太原市,2是大同市,6是呂梁市。我第一次接車,是單位最老最舊最破的匈牙利產卻貝爾D352型貨車,載重量3.5噸,號牌是04-60553。1974年單位整體從呂梁市遷回太原市,更換本地汽車牌照號牌是04-08184,那時候太原市汽車不足一萬。1975年放棄開車,從事管理工作,至今整整五十年,開車時間不足兩年,卻總結出一整套安全行車的駕駛技巧,靠目測就知道對方來車在什么距離什么路段會車。尤其是夜間駕駛,一看燈光就知道對方車在二百米還是一百米,確保順利通行。期間,沒有發生任何交通事故,然一同考駕照的駕駛員們,大大小小都有事故經歷!應該說,得益于文化的智慧和熏陶,獲得了與眾不同的體驗和實踐,對日后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導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中國汽車發展史,就是國家發展史,人民創造史,汽車號牌從三位數到如今加英文字母的六位數,成為世界汽車第一王國,僅僅是半個世紀的事情,可以預言未來五十年,汽車的稱呼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叫自行車或者叫自動車,安全性、舒適性、全天候、高續航、全自動智能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國暢通無阻!
謹以此文作為對汽車的懷念和告別,祝福我們的孩子們未來一帆風順幸福綿長!
大道理
2025年5月5日00:02:19
車牌歷史可以追溯到1899年,第一塊車牌在某處誕生。而中國的第一塊汽車牌照則出現在1901年的上海,由工部局發放。當時,一位外國友人將汽車帶到了這座城市,工部局為其發放了與馬車牌照類似的臨時通行證,這也標志著中國汽車時代的開始。
在1911年,工部局為私家車設置了1-500號的牌照,并采用黑底白字的格式。每季度,每輛私家車都需要繳納15兩銀的稅金。然而,各地的車牌并不統一,直到1947年,車牌制度才得到統一,采用了“國+5位號碼+上牌地簡稱”的形式,并在全國范圍內通行。
新中國成立后,汽車牌照在我國經歷了六次重大變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尋我國車牌的演變歷程。
第1代車牌以地區代碼加數字的方式呈現,設計風格簡潔大方,前還飾有一顆醒目的五角星,彰顯出鮮明的中國特色。由于四位數車牌數量有限,難以滿足需求,這一代車牌于1950年代使用,僅使用了一年便被新設計替代。
第二代車牌從1950年至1964年使用,設計思路與第1代相似,通過在數字前增加地區代碼(例如,北京為1)來區分不同地區,同時引入了藍色和黃色兩種顏色,以區分汽車類型。這種改進顯著提升了車牌數量,滿足了當時的汽車需求。
繼第2代車牌之后,第三代車牌在1964年至1973年期間問世。這一代車牌設計上減少了視覺元素,新增了黑色車牌用于特種車輛,雖在美觀度上可能并不出彩,但這種設計得到了廣泛應用。
第四代車牌從1973年至1986年,展現了新的時代特色。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持續增強,車牌的種類日益豐富。例如,大使館汽車和半拖車有了專用牌照,并引入了多種色彩。同時,車牌的背景色彩變得五彩斑斕。
第五代車牌具有統一尺寸和現代化設計,被稱作86式車牌,不僅在外觀設計上統一化,還實現了不同車型及特殊車輛的區分,是一目了然的創新。
目前,我們日常所見的是第六代車牌,常被稱為92式車牌。這種車牌設計結合了漢字與字母,通過點號進行有序的分隔,清晰地標明車輛所屬省份。
近年來,中國也開始了對新型車牌設計的探索。新式車牌設計以美式為藍本,提供了個性化號碼組合,但也面臨技術挑戰。在某種意義上,它借鑒了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但技術上的缺陷使它未能普及。
文章結尾提到其他國家的車牌設計,這引發了對不同設計風格的思考。不同國家的車牌設計各具特色,反映了其文化、技術和管理的多樣性。未來的設計或許更加注重環保、科技與美觀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