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瓦爾港是長和集團經營的兩個巴拿馬港口之一。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蔡學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早前對長和集團出售港口一事作出明確的表態,指高度關注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強調「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準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有香港政界人士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當企業進行跨國投資或交易,尤其涉及關鍵基礎設施領域時,企業的決策已不單止是關系自身的商業利益,更會對整個國家戰略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他們認為,企業發展需要兼顧國家發展大局,并強調社會各界應互相監督,或會對整體的商業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九龍城區區議員吳寶強指出,在現時全球化經濟環境下,企業的重大商業決策往往涉及多方面的考量,而企業從商應更體現國家的利益。當企業進行跨國投資或資產交易時,特別是在涉及關鍵基礎設施領域時,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的商業利益,更可能對區域經濟格局乃至國家戰略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企業決策應審慎以高站位行事
「如一些有戰略性資產的經營權變動,向來是備受關注的議題,這類交易不僅涉及商業層面的考量,更需要綜合評估其對國家經濟安全等方面的潛在影響。」他強調,企業在進行這類決策時,應當秉持審慎態度,以高站位行事。
吳寶強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本地企業一直以專業、靈活及高效的經營策略見稱,在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同時,企業若能兼顧國家發展大局,把商業決策與整體發展戰略相協調,不僅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也能為國家經濟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經民聯九龍中支部專業顧問梁輝鴻指出,長和集團擬出售包括巴拿馬港口在內的多個港口資產,將對香港經濟造成重大沖擊。他指出,這是因為巴拿馬港口作為全球關鍵物流樞紐,特別是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這兩大運河樞紐,若控制權易手,美國可能對中國船舶加征通行費或限制優先權,這將間接削弱香港的國際航運競爭力。同時,該交易亦可能影響中國與拉美地區的貿易通道,進而威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的地位。
梁輝鴻認為,是次交易在香港引發強烈政治反響,其潛在的地緣政治風險也引起廣泛關注,國家隨即展開了反壟斷調查,并對交易進行了嚴格的審查,香港多家媒體亦深入分析此舉動機與風險。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亦有望對商業環境產生正面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