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立法會議員
長和集團擬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大港口在內的海外港口,有關交易引發廣泛關注。這筆交易極有可能對國家安全帶來風險,尤其在當前中美博弈和國際關系變化莫測的形勢下,風險尤為突出。
由于港口具有戰略資產價值,一旦出售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啟動反壟斷審查。根據《反壟斷法》第二條,即使交易主體在境外,只要對中國市場產生排除限制競爭效果,便可啟動審查。
同時,由于港口運營涉及物流數據與地緣政治風險,監管部門還可結合《國家安全法》和《數據安全法》來評估港口系統數據安全風險,以防范「地緣政治博弈」對航運造成潛在威脅。雖然目前中國監管部門的審查結果尚未公布,但此案無疑已經觸及法律紅線。
中國在國家安全、金融穩定、數據合規及反壟斷等領域已建立起系統的境外交易審查機制,并多次援引相關法律否決或限制交易。例如,滴滴出行在2021年計劃在境外上市時,被國家依據《數據安全法》和《網絡安全審查辦法》進行審查;高通在2018年計劃以440億美元收購荷蘭芯片公司恩智浦,但因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未批準,最終交易告吹,這是中國首次單獨否決全球大型并購案。
根據香港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香港居民,包括企業和個人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定義務。在長和出售港口的爭議中,若交易被證實威脅中國航運安全,甚至配合外國的戰略布局、構成國安風險;這種忽視國家利益的商業行為,無可避免將遭受法律制裁。
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商界精英作為社會的重要力量,需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方面發揮表率作用。這不僅是政治要求,也是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石。這既是「愛國者治港」原則的延伸,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
一直以來,許多企業家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兼顧國家利益與社會責任,被譽為「愛國商人」,受到廣泛景仰。例如,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傾資興學,創辦了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等教育機構,將個人財富投入國家教育事業,踐行愛國精神;清末民初的張謇先生,棄官從商,創辦大生紗廠,并投資于紡織、教育和交通等領域,被譽為「實業救國第一人」。此外,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面對美國制裁時,仍堅持自主研發,推動鴻蒙系統和5G技術,突破西方封鎖。這些例子都表明,真正的商業成功不僅在于財富的積累,更在于對國家與社會的貢獻。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拐嬲晒Φ纳倘吮仨毿南堤煜拢干獭古c「國」緊密相連,方能贏得尊重,名留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