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富》雜志網站5月5日文章,原題:1歲嬰兒的開銷已經超過2萬美元,而關稅使得中國主導的關鍵進口商品費用增加 當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生效后,在某些嬰兒相關產品上對中國的極度依賴將增加美國家長的經濟壓力。例如,美國進口的嬰兒車中,有97%來自中國,對于新生兒父母來說,這意味著他們不得不為各種必需品掏錢,而對華關稅正使這些費用不斷攀升。
與可有可無、可以推遲購買的高檔寬屏電視不同,嬰兒用品的需求彈性較小,因為焦慮的新手父母很擔心新生兒的安全,或是想找些產品來安撫寶寶,他們無法避免購買這些東西。育兒網站“寶寶中心”統計了嬰兒出生第一年的相關開銷,在今年2月的一份估算中,費用總計為20384美元——這還是在美政府公布其全球“解放日”關稅政策并對中國加征145%的關稅之前。
在嬰兒第一年的開銷中,大約一半是用于育兒服務,但超過2000美元花在了大量依賴進口的物品上,比如嬰兒用品、衣物、活動器材和玩具。實際上,據美聯社援引美國兒童用品制造商協會的數據,90%的核心嬰兒護理產品及相關零部件是在亞洲生產的,其中絕大部分產自中國。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供應鏈管理教授杰森·米勒表示,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99%的進口兒童安全座椅、96%的金屬幼兒床以及93%的嬰兒鞋都來自中國。在線嬰兒用品登記網站“寶貝清單”稱,嬰兒推車和嬰兒汽車安全座椅的價格平均分別上漲了25%和20%。與此同時,中國生產了在美國銷售的近80%的玩具,零售商們警告稱,玩具短缺已經初露端倪,這讓圣誕節“岌岌可危”。
私募股權巨頭阿波羅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表示,中國在其他進口商品領域也占據主導地位,比如煙花。美國使用的煙花中超過90%是進口的,這些進口煙花中有95%來自中國。
斯洛克在一篇題為《美國獨立日會有煙花可放嗎?》的評論中寫道:“有許多不同類別的商品被美國進口,且中國是這些商品的唯一供應方。對華征收高額關稅的最終結果是,那些中國作為主要生產國的商品類別,通貨膨脹將會顯著上升,很可能就包括煙花。” (作者Jason Ma,宋波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