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市場監管總局25日發布《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為合規指南(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全文如下:
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為合規指南
(征求意見稿)
為了規范和引導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收費行為,維護經營者合法權益,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指南。
第一條 本指南所稱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以下簡稱平臺),是指在網絡交易活動中,為交易雙方或者多方提供網絡經營場所、交易撮合、信息發布等服務,供交易雙方或者多方獨立開展網絡交易活動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
本指南所稱平臺內經營者,是指通過網絡交易平臺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
本指南所稱平臺收費,是指平臺向平臺內經營者提供服務所收取的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傭金、抽成、注冊費、手續費、會員費、技術服務費、信息服務費、營銷推廣費、廣告費等形式。平臺收取保證金等相關行為,參照適用本指南。
第二條 平臺根據自身經營成本,基于服務協議、交易規則、交易習慣等因素,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充分考慮平臺內經營者經營狀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合理制定收費標準。
第三條 鼓勵平臺根據自身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所形成的服務特點,在合法、合理、互惠互利的范圍內采取靈活多樣的定價策略,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促進平臺和平臺內經營者共同發展。
第四條 鼓勵平臺向平臺內經營者提供讓利服務,加大對中小商戶的收費優惠扶持力度,支持其生存和發展。
第五條 在發生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情況下,鼓勵平臺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采取減免傭金、降低收費標準等幫扶政策。
第六條 平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落實合規管理主體責任,將平臺的收費合規納入平臺內部合規組織建設、合規管理制度、合規風險管控、合規培訓等,提升平臺收費合規管理能力。
第七條 平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加強與其經營規模和運營模式相適應的平臺收費合規管理組織建設,配備熟悉平臺收費合規管理的人員。
第八條 平臺應當及時將有關平臺收費的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要求轉化為平臺內部合規制度。
平臺應當建立動態更新機制,根據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要求的變化情況,及時修訂完善平臺收費合規管理制度,確保合規管理體系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第九條 平臺應當建立不合理收費行為風險識別評估機制,根據企業經營環境、業務特征、平臺內經營者的反映及輿論曝光問題,及時識別處理平臺經營活動中的收費合規風險。
鼓勵平臺利用數據技術加強平臺不合理收費風險監測與分析,提升對平臺不合理收費風險的有效識別能力。
第十條 平臺應當加強防范不合理收費風險合規事前審核機制建設,在出臺、修改平臺收費規則或組織實施涉及平臺收費有關經營活動前,應當由平臺內部的合規管理組織或人員對涉及平臺收費的合規情況進行審核。
鼓勵平臺在其內部辦公信息管理系統中嵌入合規審核環節,有效保障合規管理組織或人員獨立開展審核工作。
第十一條 平臺應當建立防范不合理收費風險合規培訓機制,對相關人員特別是平臺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培訓,提升防范不合理收費風險的合規意識和能力。
第十二條 鼓勵平臺營造守法、誠信、透明、公正的收費合規文化氛圍。增強相關人員特別是平臺企業相關負責人的收費守法合規自律意識,促進平臺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十三條 鼓勵平臺建立收費合規報告機制,或者在整體合規報告中納入收費合規事項。鼓勵平臺向市場監管部門報告收費合規情況。
第十四條 平臺應當在首頁顯著位置,向平臺內經營者或者其他收費對象持續公示平臺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平臺服務協議內容、交易規則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鏈接標識,確保平臺內經營者或者其他收費對象能夠便利、完整地閱覽和下載。
收費項目應當與服務內容對應,同一收費項目應當使用統一的名稱、內容描述等要素。收費規則應當簡潔明晰、通俗易懂。收費標準應當準確清楚、便于計算,根據不同交易條件實行不同收費標準的,應當標明交易條件及對應的收費標準。
平臺基于提供網絡經營場所、交易撮合、信息發布等服務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費用的,應當向平臺內經營者提供具體的收費項目、標準、金額等收費明細。
第十五條 平臺修改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平臺服務協議內容或交易規則,應當在首頁顯著位置公開征求意見,公示擬修改的內容和理由,并采取合理措施確保有關各方能夠及時充分表達意見。公示期應當不少于7日。
平臺內經營者不接受修改內容,要求退出平臺的,平臺不得阻止,平臺和平臺內經營者按照修改前的協議承擔相關責任。
第十六條 平臺修改涉及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平臺服務協議內容,應當完整保存修改后的版本生效之日前三年的全部歷史版本,確保平臺內經營者或者其他收費對象能夠便利、完整地閱覽和下載。
第十七條 平臺開展宣傳推廣、促銷等活動,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原則,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參加并收費。
第十八條 平臺收取營銷推廣費應當清晰公示該收費的項目、規則、標準,確保平臺內經營者可以準確核對費用。
平臺以點擊、展示、轉化等作為營銷推廣費計費標準的,應當以簡明易懂的方式公示費用的計算方法,并向平臺內經營者提供具體明細。
第十九條 平臺組織平臺內經營者開展優惠促銷活動時,應當事先明確平臺與平臺內經營者之間關于優惠補貼的分擔方式、比例等內容。在未與平臺內經營者協商一致的情況下,不得向平臺內經營者臨時加收促銷費用。
第二十條 平臺應當嚴格履行向平臺內經營者作出的減收、免收費用的承諾。
平臺前期提供免費服務的,后期未經依法在首頁顯著位置公開征求意見,并以顯著方式提醒平臺內經營者注意,不得隨意變更規則收取費用。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 平臺應當根據經營需要和交易風險審慎評估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保證金的必要性。經評估,必要性不充分的不得收取保證金。
鼓勵平臺合理采用經營者信用承保等方式,在確保消費者權益得到保護的同時,減輕平臺內經營者繳納保證金的資金負擔。
第二十二條 基于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確需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保證金的,平臺要合理確定保證金收取標準和收取方式,可以一次性收取,也可以在額度內按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逐步提取,直至提取滿額為止。
平臺與平臺內經營者對保證金的法定孳息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平臺應當明確保證金退還的方式和程序,確保保證金封閉運行,嚴禁以任何形式挪用占用保證金,不得對保證金退還設置不合理條件。
第二十三條 平臺應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得有下列不合理收費行為:
(一)重復收費;
(二)只收費不服務、少服務;
(三)轉嫁應當由平臺自身承擔的費用;
(四)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提供其基礎經營數據的費用;
(五)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購買服務或者參加推廣、促銷活動并收費;
(六)利用不合理的保證金等形式變相收費或提高收費標準;
(七)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平臺內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
(八)收取其他不合理費用。
前款第(八)項的不合理費用,可以結合成本、市場供需狀況、行業屬性、同類平臺收費情況等相關因素綜合判斷。
第二十四條 平臺內經營者認為平臺收費超過合理水平的,可以向平臺反映并提交相關材料。平臺應當及時答復,并與平臺內經營者積極協商。
對平臺內經營者反映集中的問題,平臺應當進行研究評估,對不合理的收費規則及時修改完善。
第二十五條 平臺應當配合市場監管部門監督檢查,及時按要求如實提供所需資料和信息。
市場監管部門在依法進行監督檢查過程中,可以要求平臺提供相關收費情況、確定收費標準的測算依據和測算過程、說明收費的合理性。
第二十六條 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行業自律,依法依規與平臺建立溝通協商機制,協助市場監管部門,規范平臺收費行為,引導平臺加大對平臺內經營者扶持力度,更好維護平臺內經營者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商戶合法權益。
第二十七條 本指南對平臺收費行為合規作出一般性指引。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性文件對平臺收費行為有專門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八條 本指南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負責解釋。